“不要告訴別人,你的肚子是被我搞大的!”當這樣一句難登大雅之堂的話語出現在任何場合都會讓人不自在。但是近日,蘇州鬧市區觀前街某湘菜館卻堂而皇之地將這句話打成宣傳橫幅,引來不少市民側目。(9月13日《揚子晚報》)
在廣東品牌策劃公司龍獅看來,這樣的廣告掛在菜館大門口,來來往往的人必定能夠看到,并且賺足了眼球,但是不知道這條廣告的創意人有何“居心”。有道是“吃人飯要說人話”,那么,來這家菜館吃飯的人,必然把這條廣告語當人話來聽的。在“人話”中,“你的肚子是被我搞大的”是為何意?至少是每一個發育健全的人不難看懂的。當加上“不要告訴別人”,意思就更加明確了。廣東品牌策劃公司龍獅認為,商家把某些“粗口穢語”式的粗俗話語如法炮制地嵌入“宣傳文本”中,豈一個“雷”字了得?
如果說“我靠重慶”式的口號,被公眾批得體無完膚,因存在語義解讀上的多元性而多少顯得有些冤枉地話,“搞大肚子”這樣的標語,則顯然是直截了當地沖著“博出位”的目的而來。因為,盡管“搞”字有多種通用的含義,但是將其置于“你的肚子是被我搞大的”這樣一個民間慣用的粗鄙句式中時,無異是要“逼”著食客、行人往歪了想。當然,菜館老板也承認是為“賺人眼球”。
市場經濟下,商家們使出渾身解數來自我推銷,的確無可厚非。可,推銷歸推銷,把一句充滿了性暗示甚至可以說有幾分下流的話,掛在供人吃喝的飯館前“故弄風騷”,不也很倒人胃口嗎?說白了,這不過又是一場“惡俗營銷”的把戲。
比比創新,比比管理,比比誰不用“地溝油”,比比誰的廚房條件最衛生,都比這種比誰的嘴皮子更惡心來得實際。“搞大肚子”式的惡俗營銷,真的是“惡心死人不償命”。
然而,盡管言詞上的“低格調”呼之欲出,一目了然,類似的“惡俗營銷”近些年來卻在各地輪番上演,大有席卷而來之勢。“盛體宴”“人乳宴”口水未盡,車展已紛紛成了“女體秀”,奶牛亦可與“比基尼女”爭芳斗艷,而西門慶、潘金蓮等“小說中人”更是因名人故里之爭而從“幕后”走向了“臺前”……如此氛圍之下,一街邊湘菜館“照貓畫虎”,想到以“俗”制勝,實在不足為怪。為了“俗”而“俗”的赤裸裸的推銷做派,因其“成本低、見效快”,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地惡性繁殖著。
競相比“俗”,短期也許確能帶來爆棚的顧客,可觀的收益,卻不過是在“寅吃牟糧”。為了現在把自己的“名字”推廣出去,可以無視公序良俗,乃至是否與自己的商品與服務相關也可不管,“怎么俗就怎么寫”,這種只圖眼前賺個盆滿缽滿,不愿花時間和精力提升品質并想出更富創意而得體的廣告的營銷做法,實際上是對市場公信力的瘋狂透支。說是飲鴆止渴,亦不為過。
由此,作為公共話語一部分的廣告文宣體系也進一步滑向了粗糙低劣的泥沼,本可營銷牟利與賞心悅目兼顧的市場廣告,變成了一道道污染眼球的丑景。
長此以往,在“越低俗越得利”的價值導向下,所謂的市場競爭也許不過是一場“雷語比拼”的游戲,物品或服務的質量反倒退而變得次要,最終受損的還是消費者。如此“過把癮就死”的惡俗營銷,不可取。廣東品牌策劃公司龍獅認為,商業廣告雖然是出于某種特定的需要,但也是一定形式的媒體,是公開而廣泛地向公眾傳遞信息的宣傳手段。其包含的信息和起到的宣傳作用,不僅關系到與之有商業利益的具體對象,也是直接參與到營造社會氣氛的活動,起到彰顯時代精神,引領社會時尚的作用,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潛移默化不可忽視。
我們將根據您的需求,提供適配的品牌營銷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