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本土化戰略,我們首先想到的通常是外國品牌在中國的本土化,例如當年的肯德基,針對中國人的口味和就餐習慣對新品開發進行改良,從而在中國市場中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的親睞。但龍獅今天想從品牌策劃的角度去探討中國品牌在海外的本土化戰略。
小米在印度的市場
最近三五年開始,中國手機品牌不斷走向國際化擴張道路,進入東南亞、印度等新興國家,開拓海外新市場。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30日報道稱,2017年四季度(10-12月)到2018年一季度(1-3月)之間,小米以31.1%的市場占有率,在印度市場從三星手中奪走了市場占有率第一名的寶座。
小米是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實現印度市場份額節節攀升,打敗三星奪取第一名的寶座的?
龍獅品牌策劃觀察團認為,小米在印度市場的成功依靠的正是當年外國品牌在進入中國時所實行的品牌本土化戰略。
雷軍和印度總理
小米在印度銷售的的智能手機中,95%是從中國、韓國、日本等全球各地采購零部件,在印度本土工廠組裝的。在印度本土組裝生產,避開高額的進口關稅,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利潤空間,使得小米在印度的品牌競爭力大大提升。
在宣傳方面,小米起用這印度本土最受歡迎人氣女星卡特莉娜·卡芙(Katrina Kaif )為品牌代言,大量投放戶外廣告,迅速增加品牌暴光率,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渠道方面,考慮到印度約70%智能手機是通過線下店鋪渠道賣出,小米改變在國內以線上為主要銷售渠道的策略,在印度大量增設品牌直營店,同時展開與其他手機店鋪的合作。
在銷售價格方面,小米定價充分結合印度消費水平以及消費習慣,延續小米在國內的低價調配策略。小米智能手機定價通常在5千-2萬盧比之間(約合人民幣470-1880元)。用極低的價格獲利更高配置的手機,讓小米迅速俘獲大量印度消費者的芳心。
據了解,目前小米在印度的管理層及員工絕大部分都是印度本地人才,同時小米還成立了由印度本土設計人才組成的獨立設計團隊,專門為小米手機以及其它小米生態鏈產品的本土化進行優化性設計。
在前一段時間,由于邊境摩擦中印關系一度十分緊張,某些印度消費者提出要抵制小米,但卻引來了大量印度年輕人自發地為小米辯解,積極維護小米“印度公司”的企業形象,與那些鼓動“抵制小米”的勢力相抗衡。由此,小米的在印度的本土化之成功可見一斑,十分值得國內品牌學習。
從外國品牌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到中國品牌在海外的本土化戰略,標志著中國品牌正在走向世界,同時也說明中國品牌也可以成為受世界各國人們喜歡、尊敬的品牌。龍獅品牌戰略策劃公司希望,更多中國企業以及中國消費者消除對國產品牌的偏見,增強對國產品牌的自信,讓更多的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我們將根據您的需求,提供適配的品牌營銷解決方案。